四年级的表妹考上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素质班。
10岁上初中,听起来有种先人一步的优越感,毕竟,在我初中时,看到那些跟我学一样东西的小学生,只觉得遥不可及。没想到自己家也出了这样的“小天才”,有震惊,有得意,也有不解。
坐在我对面的小孩子,和同龄人无异。和我正经地谈起话来,有点儿羞涩,还有点儿小结巴。说到考上素质班一事,她眼中是无法掩饰的喜悦。“高兴吗?”“高兴!”“为什么啊?”“不用做暑假作业了!”
问及当初考试的原因,表妹自豪地说是自己坚持要去的,为的是证明自己,或者说,是想看看自己的实力。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居然进入60人的试读名单。她的爸爸妈妈当初并没有让她提早读初中的打算,得知入选,这一路的惊喜,到了最后反而没了什么感觉。
最后坚定地决定进入素质班就读的,是这个10岁的孩子自己。她说:“进入素质班就读是我的理想!”看她挥舞着手臂,我不禁哑然:我这个表妹看起来不像是那么有“宏图大志”的人啊。说起理想,她有些羞涩:“我要去清华,然后成为一个企业家。”说这话时,她没有像刚才那样抬头看我,而是低着头,“我要挣钱,建一个大房子,然后把所有的流浪猫都接进来住。”
我知道,表妹家里养着两只猫,一只是别人给的,一只是她捡的流浪猫。她说那只流浪猫有时候会挠人,不安分,可还是喜欢。就这样,我们从那两只猫开始,谈到了她从小居住的胡同和那里的小伙伴。她没有任何特长,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喜欢游泳和打羽毛球,虽然周末没有什么时间。
每个周末,表妹都要上一个奥数班、两个英语班和八中的“坑班”。虽然时间安排很满,但她也一定会去郊区看姥姥。她平时喜欢看电视,热门的动画片和电视剧几乎是样样不落,还喜欢看探险和科教类的节目。和我小时候一样,她也喜欢看杨红樱的小说。
表妹因为一个转折性的机遇,被贴上了大大的标签,但是撕下标签,她和以前的那个小孩子没有半点不同。说实话我有点儿失望,每当我问她高不高兴、快不快乐,其实心里甚至希望她能抱怨,能向我倾吐她的不满,可是没有。
这场谈话与我预计的完全不一样。她不是什么神童,也没有什么少年老成的“童年未来论”。标签背后的她不过是一个普通孩子,至多是比同龄人聪明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的普通孩子。
或许我们听过太多悲壮的故事,说现在的小孩子是多么痛苦,多么忙碌。我们一直听着那些话:痛苦一阵子好过痛苦一辈子,牺牲现在成就未来,现在不努力以后一定后悔。因此,我们都在为了那个不后悔的精彩未来而奔跑着。
究竟何种童年才能成就大人口中的不悔未来呢?不得而知,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想法在慢慢转变。据试读班的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寄宿回来后晚上还在做奥数题,就是因为喜欢。
最后问及表妹的妈妈,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她说,想让她能够认知世界,感受爱,能在最单纯的时候多了解、多体会、多感悟。
表妹拉着我去选礼物,她说要买给以前的同学和老师作告别礼物,她舍不得他们。
我们想探求当前教育背景下那些被妥协、被牺牲的童年,揭开大幕,却发现不过如此。或许这只是个案,但起码能说明,不是只有某一种童年能成就大人眼里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孩子以后也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到童年的不快乐,是因为他们父母的不快乐。
可是,单纯的快乐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