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手机登录官网校医院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时维立夏 不要忽视的健康提示

发布:校医院 作者:韩苗苗 赵喜花 时间:2024-05-07 11:11 阅读:

5月正值春夏之交,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易发。经过“五·”假期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活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增高。在此提醒广大师生本月注意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百日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登革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疫情持续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JN.1变异株为全省优势流行株。气温上升,人员流动及聚集增加,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加强疫苗接种,做好个人防护。

防护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

2.注意个人防护。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假期过后各位师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要根据自身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二、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典型特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防护措施:

1.规范接种疫苗。我国目前对适龄儿童实施4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免疫程序:在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包含百日咳菌体抗原、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2.及时就医诊断。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就医,及时治疗,减少传播。

3.做好日常防护。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提高自身抵抗力。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被带毒蜱虫叮咬的人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一般疫源地(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来该地区的旅游者,接触蜱的机会增多,得病的风险增大,从事农业劳动的中老年人发病较多。如果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或者分泌物也可能引起感染。4~10月是蜱虫病的流行季节,5~7月是我省蜱虫病高发期。豫南地区是我省蜱虫病的高发地区。

防护措施:

1.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2.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3.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保持冷静,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用稳定、均匀的力在垂直于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如无把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4.感染人员管理。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在护理病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婴幼儿,其中12岁组发病率最高。高发季为46月份,平均潜伏期为35天。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等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干净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勤晒衣被。定期清洁、消毒儿童接触频繁的物品。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包括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接种EV71疫苗不仅可有效预防由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还可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五、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媒介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每年5-9月为高发期。人群被叮咬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等症状。

防护措施:

1.清除水坑、石穴、污水沟及缸罐积水容器等伊蚊孳生地。

2.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电热蚊香等防蚊、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

3.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如必须前往,需做好个人防护。

4.如近期前往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归国人员,在归国半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传染病定点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六、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进食的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增快,加之外出就餐人员增多,大大提高了食物中毒的发病风险。

防护措施:

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采、不买和不吃野生蘑菇、野菜等。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3.加强健康监测。一旦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或者视力模糊等症状,高度怀疑是食物中毒的,要及时就医。(韩苗苗整理  二审:刘晓梅  三审:赵喜花)


校医院

2024年5月7日


上一条:校医院组织开展“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讲座”    下一条: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