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手机登录官网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思想引领 »正文

你与这个城市的蜜月期

时间:2014-02-18浏览次数:

去年的一次聚餐,老王说,明年你的关键词会是“进城务功”。是的,你没看错,功课的功。五岁的孩子,住在城外的父母,过来人一看就知道未来的一年你们会忙在哪里。

北京这个城市有一种既定的节奏,初来乍到你是踩不到点的,只有居住得足够长,你才会渐渐滑入正轨。而这个正轨,夹杂着神秘和烦闷的气息。

神秘是在外围看的。你带着一种心理优势闯进来,不再像游客一样去观光点短暂停留。最初的一年,你忙着去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三里屯,那个时候还不叫太古里也不叫Village,它不过是南北向的一条酒吧街,外地同学风风火火赶来,只溜达一圈就很失望地离开了。王府井大街你走过很多遍,那家著名的教堂圣诞夜是不对外开放的,在王府井泡着想过圣诞的小年轻,会在深夜两三点的时候冻得牙齿打颤还打不着车。后海、南锣鼓巷,看起来不过是吃喝的地方、一些特色小店,你的小伙伴慕名前来,带走一个手工钱包一双手工绣花靴子,满意而归。几年后发现,丽江满街的南锣鼓巷,清迈满城的南锣鼓巷,当年谁也没看到北京南锣鼓巷的内核。

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看到了,你们正走在认识这个城市的路上。你们和本地人一样,步履匆匆去上班;你们和本地人一样,不翻菜单就能点餐;你们和本地人一样,住在同一个小区乘坐同样的交通工具。可是本地人知道,你和他们不一样,从你过分谦和的语气,缺点底气的目光,以及看路牌时的一点点迟疑。

渐渐地,你对这里有了戒备,并且从内心分得很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这里跟世界接轨的步伐,喜欢各种重量级的演出和展览,喜欢随意说起某导演就住在每天路过的那个豪宅,有一次在餐厅吃饭谁谁谁就在旁边的那一桌。不喜欢好几趟都挤不上去的地铁,不喜欢感冒去医院挂号条显示前面还有100多号,这里没有小城市常有的好天气,也没有移民到加拿大、新西兰的同学炫耀的小院子。

如果你待得足够长,六七年后你会有自己居住的小区、自己的小朋友,以及自己的小圈子,比如此刻的我。在一种放松了警惕的情绪里,开始认同这个城市,内心也逐渐打开,去拥抱这个城市。尤其是秋天。南方的同学羡慕,为什么秋冬季节北京的天那么高?我回,因为湿度小空气比较透,所以显得高吧。忍不住说秋天,开车走在地坛东门那条绿荫道上,眼睛已经离不开左侧的后视镜,那么绵长的秋高气爽,每一个进入视线的景物都如同油画一样色彩饱满。

你居住的小区里处处埋伏着你的熟人,以至于你在银行门口蹦蹦跳跳一下,第二天就成了办公室里的话题。干洗店里的那个伙计,不用对单子上的编号,就准确地知道哪件衣服是你的。你总是去写稿的那家茶馆,会在你落座的时候就去泡上一杯雪菊,然后轻轻掩上遮光帘。你和邻居选的是同一个健身教练,你们的发型出自同一个发型师之手,孩子们上的是同一个钢琴老师的课,你们经常在同一家餐厅吃饭。北京的小区就是这样的封闭而完备,外地人来了会说,这哪里是一个小区,分明是一座小城。其实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社区,你可以在方圆两公里内完成很多事情:吃饭,早教,看电影,找裁缝……去年圣诞节前夕,我第一次走进小区的居委会,因为女儿要在这里的活动大厅开一场新年音乐会。

你的旧识,有的搬到了西城区,尽管老西城人把那里称做南城;有的暂住西单,可是把大房子买在河北的永定河;有的租住在城里把城外的房子租出去,既当房东又当房客。大家一年见不上两次。在聚会这个问题上,北方同学绝对不像南方同学那样豪爽。身处北京这样的城市,大家散落于车程超过两个小时的地方,出门的困扰不在脚上而在内心。

只是偶尔,春天的时候,你们带着孩子去植物园踏青,买回的绿植小朋友们各自养着,等下次时见面比拼。到了夏天,在平谷的玻璃台住一晚,吃几顿农家饭买点桃子,孩子在野外奔跑大人在身后聊着天儿。秋天是北京最美的时候,你们喜欢约在奥林匹克公园,划划船骑骑车,每次见面间隔都足够长以至于下次再见小朋友多半已经不认识彼此了。北方的冬天只能猫在室内,蓝天城、科技馆、蒲蒲兰绘本馆,大人们用一整天时间去陪孩子干一件小事,难得的是大家又聚到了一起。

你对这个城市越来越熟悉。出门不再依靠GPS,你的内心是有地图的,再说,走错了又何妨,掉个头就是了。在兜兜转转中,也对北京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你知道冰窖口胡同是窖藏夏季用冰的地方,三里屯是个屯兵的地方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古代出城打仗要走德胜门回城要走安定门……你依然分不清国家大剧院和国家大戏院,依然不清楚东直门和东便门究竟哪个应该带“儿”音,可是这不再对你有影响,就像任何你经常会犯的错误一样,笑笑就过去了。

对于自己长大的城市,你却感觉有些陌生。开车和父亲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常常需要解释才能分清自己走得是哪条路。可是,当我们拐进以前住过的那个街区,我马上开始唠叨:这个小学我来考试过,老爸,你陪我来的吧。这个妇产医院不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吗?居然一点没变。哎呀,以前我天天走这条路去上学。被称为家乡的那个小城,就算回得越来越少,长相越来越辨识不清,依然对你有着不动声色的牵引力。

在北京待久了,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逃出去——一年不逃出去一两回,内心就会有种莫名的憋屈。30岁正是热爱出门的年龄,大家晒出的出游照片是张扬的舒展的美不胜收的,刺激着在城里下班路上鸣着喇叭左冲右突依然晚7点以后才能到家的那些人。可是,等旅行的人回来一起坐到饭桌上,你又看到了一张熟悉的在这个城市待得有些无感的脸。自己在别人眼里应该也是一样的吧。出城前欢欣鼓舞有种逃课的冲动,旅行中把手机关掉想要忘了北京,等从机场高速路回城,内心的节奏就像快进一样不断×2×2,直到走进家门的那一刻,终于升腾起一种安宁:我又回来了!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对85后的小夫妻和一对70岁的老人,两个家庭在同一天来到我们的房子,房子的状态是即将易主。85后要结婚,由父母出钱买婚房,70岁老夫妇从城里出来,准备搬到女儿家附近方便照看外孙。在这所房子里,85后的眼神是寻找。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充满好奇,就像即将走进第一个密室的人,问走在第二个密室门口的人,里面是什么样子的?70岁的眼神是沉入。北京对他们而言,已经超出了安身之地,离女儿再近一点,是他们对未来居所最大的要求。至于我们,已经过了寻找的年纪也还没有沉入,只是在中间段走着,一年一个模样,踏着这个城市特有的节拍。

上一篇: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下一篇:山鲁佐德情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