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文件通知 >> 宣发文件 >> 正文
宣发文件

关于在全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1日 00:00 编辑: 点击量:

宣发〔2016〕8号

各党委、党总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豫教党〔2016〕25号)精神,现就皇冠手机登录官网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二、目标任务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

1.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座谈会、讲座论坛、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习活动,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和形势政策宣讲团在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2.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评价、教育教学实践等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多渠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3.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在全校学生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讲堂等活动,以文明细胞的培育,道德讲堂的承办,文明教育月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抓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4.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加强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在学校适当场所悬挂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张贴、设立著名的爱国主义历史人物、杰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画像或雕塑。积极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持续推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等多种艺术形式,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通过开展征文大赛、主题演讲、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资源和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二)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宣传。

5.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深入研究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力度。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作用,总结研究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等,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6.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组织参加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完善学科评价体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

(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

7.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研究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

8.做好统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坚持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共同政治思想基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注重培养锻炼和推荐使用党外优秀代表人士,最大限度地把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深入贯彻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党外知识分子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

(四)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9.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积淀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重点支持建设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积极资助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工程项目。

10.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完善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办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巡礼,征集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五)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1.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学习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和出国留学选派等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语言“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各党委、党总支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教育活动列入重要日程,加强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把教育活动要求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要积极总结教育活动的有效经验和工作方法,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党委、党总支要通过宣传海报、展板喷绘、主题标语、宣传橱窗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报刊、网络以及移动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关注重要节点,扩大活动影响。要注意与“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相结合,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各党委、党总支开展活动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党委宣传部思政教育科。

宣传部 学工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6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