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部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 发布:   2013-11-09 08:18:14    浏览:

推进高等教育专业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探寻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是高等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实现师范部的可持续发展,师范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皇冠手机登录官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范部教育和艺术两大学科的建设,积极申报本科专业,努力培育特色专业,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教育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促进各类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个性合理充分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三、制订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

这是高等教育面对社会发展和学科交叉综合取代学科分化的反映,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生活、道德、智力、情感的和谐发展,强化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观,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专业课的设置应该关注现代文明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体现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满足未来人才发展的合理需求,注意增加一些能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的文化现实,关注社会文化发展动态的学科研讨型课程,如音乐专业开设《二十世纪音乐概论》、《流行音乐与时代》等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从技能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化。

3.科学设置必修课与专业课

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大胆探索通过合并、转换、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等方式,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变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文化割裂的课程建构观,减少某些必修课时数,增加选修课课时,强化课程间的互动作用,进行广博教化;加大综合实践的强度,提倡课程改革朝着讲框架、讲前沿、讲线条、讲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自学能力,充分关注学生艺术洞察力和审美预见性的培养与训练,形成音乐和文化一体的整体课程结构。

4.强化地方性专业课程建设。

凸显地方特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这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教学应该改变“跟着感觉走”的现状,在强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设的步伐,创生一些凸显河南、洛阳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形成“双向参与、主动适应、良性互动”教育教学新局面。

四、凸显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有些学生单向技能很好、与人合作实践能力欠缺;有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能力不足,如弹钢琴的不能即兴伴奏、学声乐的无法参加合唱队等;有些学生组织活动能力不足,不知如何进行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难以提出有创意的活动方案。显然,这样的毕业生很难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此,大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突出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探索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师范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

第一,明确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制度保证入手,努力使实践课由边缘化地位向主导化地位转变,由补充性作用向发展性作用转型,由单一化模式向多样化模式迈进,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平台。

第二,提高实践课的学分与学时比重,制定理论与实践课学时、学分的合理比例。

第三,实施组织机构配套,建议设置实践教研室,由专门领导负责。

第四,制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计划,保证每个本科专业至少有三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个基地至少配备5名以上的实习指导教师。

第五,在实践教学训练内容方面,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内容与兴趣相结合,训练目标与学生能力相结合,学生专长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四个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训练与创新训练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并重,服务社会与保障教学并重。

第六,实践教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应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即构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基地教师参评的评价体系,从而给予学生一个公开、公正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师范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按照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评估标准,规范我系本科专业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本科评估奠定扎实基础。

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师范部实际情况,制定师范部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实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扩大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渠道,完善监控着眼点,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根据学院制定的本科专业质量评价标准,每年对本系本科专业进行测评和排队,找出差距,提高水平。

根据师范部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到小学、幼儿园、心理咨询中心及各演出团体挂职实习,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积极组织岗位练兵和教学竞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六、加强师资建设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一是根据学院相关政策积极引进专业建设亟需的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引进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紧缺的硕士,充实现有教师队伍;三是抓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校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专家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四是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职进修、研修、作访问学者等,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四是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把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作为达标标准;同时,提倡青年教师下基层,到小学、幼儿园、文艺团体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五是积极支持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等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通过引进、优化、培养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结合系部教育、艺术专业特色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计划引进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6人、音乐专业博士3人、音乐舞蹈专业硕士8人。到2015年,专任教师人数将计划达到58人,生师比为17.61。其中,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达到4人,副高职称达到1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1年以上国内外研修经历的比例达到15%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

七、进行课程考试评价的改革

1.转变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转变高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乃至学生关于课程考试的观念,是推进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考试目的应该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保持和谐统一:树立科学的考试观,正确认识各类考试的性质,选择理想的考试模式和方法,全面发挥考试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2.考试方式的变化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与考试方式有很大关系。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使学习者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试方式则使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在考试中机械再现部分学习内容。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改革当前高校中实行的“闭卷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要采用科学的、灵活的、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3.改革课程考试内容

考试作为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手段与方式,是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服务的。因此,高校的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主要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改革考试内容,就是要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考试内容改革可以从记忆、理解和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

①记忆层面,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保持和再现知识的能力,可以不超越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即可以紧紧围绕教材来进行,考试的内容侧重于教材中必须掌握和领会基础知识。

②理解层面,只要是为了解学生认识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能力,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扩大对教材、讲稿范围外知识的考核,考试内容要丰富,知识面要宽广,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以启发学生积极地去研究思考,其考试内容应该侧重以考察灵活的、富于思辨性的知识为主体。

③创新层面,主要是为考核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观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核学生有没有独到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试内容就要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运用知识创新的空间。

(4)加强课程考试评价的信息反馈

要发挥课程考试对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对考试过程进行认真分析,以发现问题缺点,促进反思;同时,创造一个师生平等、真诚的交流平台,对师生成长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促使课程考试走向科学化、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的必要措施。

师范部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