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研论坛:2020年校“立德树人”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三等奖
立德树人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与应用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 宋根娣
作者简介:宋根娣,男,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生物工程系主任。主讲课程有食品分析与检验、酶工程、专业导论。完成校级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获得校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次、教学质量奖3次。
摘要: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能够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覆盖到所有课程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尝试以食品分析课程中《食品中蛋白质与氨基酸测定》一章的内容为例,探索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以达到让学生不仅掌握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能有效的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操守和高尚的品德,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等教育;蛋白质;凯氏定氮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与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联系最为紧密[2]。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标是育人,那么采用何种方式育人,育出的人要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合格的人才,是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习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为高校育人提出了标准和要求,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就需要所有高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索育人的新模式。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围绕立德树人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对其具体的内涵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要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本质,就需要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教育、与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3]。本文尝试以食品分析课程中《食品中蛋白质与氨基酸测定》一章的内容为例,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融入教学中,进而探索立德树人教育模式。
一、课程分析
《食品分析》是皇冠手机登录官网生物技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专门研究食品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技术及有关理论,进而科学评价食品质量的一门技术学科。由于本门课程内容与目前比较热门的食品安全问题挂钩,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还具有一定的通识性。其中每一章节在进行具体分析方法的介绍之前,都需要引入很多食品领域的实例,而其中大部分实例都是反面的,加上很多社会媒体的不实报道,很容易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对我国食品行业的错误认知,如我国食品普遍不安全、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不重视、我国食品分析标准低,技术落后等。
因此,对于本门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非常需要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入一定的课程思政元素。在真实讲述一些反面例子的同时,通过引入正面的例子,让学生明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仍是个例,这一事实。另外,每次食安问题出现后,各级政府都非常及时,积极的进行大量的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增加民族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的技术,初步具有食品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判断和表达食品分析结果的能力,并能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加工的原料、辅料、半成品进行检验。掌握常用食品检测分析的手段和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树立全面的食品质量管理观念;能够掌握基本的食品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具有食品分析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在开始本章内容授课之前,先在学习通平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主要涉及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定义、结构特征、国家标准、所选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等。由于学生在修本课程之前,已经具备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等相关生物、化学物质分析的基础,通过课前准备不单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回顾和加深以往的知识。
(二)教学安排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检测的意义,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快速分析方法包括双缩脲法、紫外吸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可见光吸光光度法,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等。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原理及优缺点。
1、对课前准备进行检查
要求学生回答蛋白质是什么;为什么食物中需要有蛋白质;蛋白质对生物体特别是人类的作用等。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补充,学习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意义。进而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对食品的影响为出发点,引入视频和照片,让学生对蛋白质缺乏或者过量,以及不同种类蛋白质的获取对人类的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在学生了解蛋白质在食品中的重要性之后,列举三聚氰胺事件,不仅让学生再次加深食品安全问题对大众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进而引出我国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国家标准。由于蛋白质这一营养素的特点,食品检测主要根据蛋白质含量,特别是对于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才让不法之徒有了可趁之机。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很容易与我国当时的乳制品检测标准联系起来,加之一些不良媒体的恶意渲染,过分夸大,很多学生容易形成我国食品安全非常严重的印象,甚至出现对国家政府的错误看法,特别是认为之所有会发生此事件是由于我国的检测标准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除了详实的讲解这些事件,还要从正面告诉学生,我国各级政府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出台政策法规,食品安全的事件只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例,不能代表整个食品行业。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新闻报道,了解事件的后续,特别是我国根据此事件重新修订补充了国家标准,要让学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树立信心,增加民族自豪感。
3、继续围绕国家检测标准开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我国的乳制品检测主要通过凯氏定氮的方法,而该方法不能有效检测三聚氰胺。但是该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由于我国食品分析标准的不健全,而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国食品分析标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才使三聚氰胺问题被曝光。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食品检测国家标准的认识,破除学生认为我国的食品分析标准项目少于国外,相同的项目我国的检测标准低于国外等错误认识。安排课下任务,要求学生查找不同的食品分析标准,找出我国与国外不同的项目作为重点内容。采用互动式或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各持一方的立场,进行辩论交接。使学生明白,食品分析标准的建立是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以及适用性,标准与标准之间不存在孰高孰低,看重的是具体的适用范围。我国的食品分析标准是建立在我国的实际国情基础上,标准的制定充分反映了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再次引入实例教学,让学生明白,食安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并没有那个国家或地区是优等的。同时,食安问题也是很难完全杜绝的,在每次食安事件之后,国家第一时间进行标准的变革和更新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针对乳制品的蛋白质检测制定了专门的分析标准,完全杜绝了该类事件的发生。通过课上课下混合式教学,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融入学生学习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理工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实验操作上,学生能不能完成实验,是否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是评价实验教学优劣的标准。同时,思政教育在实验教学方面也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本章内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利用学习通平台,将我国的操作的过程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蛋白质检测操作过程的视频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在进行了实验操作后,登录学习通平台进行视频学习,对比不同检测操作的差异。学生发现,由于对传统的凯氏定氮瓶的优化,我国采用的方法不单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也提高了效率。一改学生只要提到实验技术,就认为我国落后的刻板印象。不仅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要对新知识不断学习,提高对问题的自主分析和解决能力,任何一个看似已经没有进步空间的事物都具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已经处于科技高度发达时代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四、结论
高校是国家人才输出的主要平台,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兴衰。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西方教育模式为参考。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追赶逐渐转为并行,因此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道路成为关键。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正是以我国教育现状为出发点,符合我国高等人才需要的教育模式。立德教育也逐渐从思政课程延伸到专业课程,最终将贯彻教育的全程。本文正是以专业课程的角度出发,以具体案例的分析探索立德树人的模式,为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司潇敏.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及其高校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20.
[2]周婧.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王飞燕. 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